在哥廷根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整個生命周期中棕櫚油生物柴油對溫室氣體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已被砍伐森林為棕櫚樹騰出土地的第一輪人工林使用棕櫚油實際上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
但是,在退化土地上建立的人工林有節省碳的潛力。此外,可以通過引入更長的循環周期或采用更高產量的新油棕品種來減少排放。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近年來,基于植物油的生物燃料的使用猛增,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化石燃料的“綠色”替代品。盡管它們的可持續性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但需求仍在增長。
這刺激了熱帶地區(尤其是印度尼西亞)油棕種植的不斷擴大。溫室氣體排放很重要,因為它們具有廣泛的環境影響,例如氣候變化。
歐盟(EU)在其《可再生能源指令》中定義了對生物燃料的最低溫室氣體排放要求:與礦物燃料相比,棕櫚油生物柴油的整個生命周期必須顯示至少60%的溫室氣體排放節省。
在這項研究中,德國-印尼合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成熟的油棕可捕獲高比率的CO 2,但砍伐森林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后果。
實際上,由砍伐森林到種植油棕所引起的碳排放僅能被未來的碳捕獲量部分抵消。”哥廷根大學農學小組的主要作者安娜·邁吉德說。

研究表明,來自棕櫚油的生物柴油棕櫚的第一個旋轉周期產生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高出98%。
“當棕櫚油來自第二代油棕種植園時,生物柴油對溫室氣體的負面影響就減少了,”生物氣候學小組資深作者Alexander Knohl教授說。
哥廷根大學只有第二輪種植園的棕櫚油生物柴油才能達到歐盟指令要求的溫室氣體減排量。
基于這些發現,研究人員測試了替代方案,與當前模型相比,這些方案可以節省更多的溫室氣體。
“更長的輪作周期,例如將種植周期延長到傳統的25年的30年,甚至40年,或者更早的產量品種對溫室氣體排放具有實質性的積極影響-兩種情況都是可行的,并且相對容易實施。”
明治德補充說。“這項研究凸顯了農業實踐和政府政策防止森林進一步流失并延長輪伐周期的重要性。”